關于我省文化強省建設的調研報告
省政府文史館
按照主題教育調研工作的安排,2023年5至6月,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領導班子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以崇文鑒史資政助推我省文化強省建設這一主題,組織力量分別赴天水、隴南、武威、張掖、臨夏等市州開展調研,了解了我省文化強省建設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就加快我省文化強省建設提出對策建議。
一、我省文化強省建設的現狀和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國家相關政策要求,明確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新目標。近年來在規劃、政策、戰略和措施等多個方面實現了創新與突破,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些成效可以簡明地概括為“六強”。
1.強體制機制。建設文化強省首先必須按照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系列指示和要求,從多方面改革文化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創新政策體系,為建設文化強省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證。近年來,甘肅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文化發展政策,不斷完善文化工作與發展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連續出臺了《關于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文化甘肅建設的實施意見》《甘肅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關于推動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甘肅省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新時代甘肅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文化制高點實施方案》《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等多個文件。這些政策文件對指導文化強省建設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強項目支撐。項目是發展的基礎,是建設的主要載體。在新時代的十年,甘肅將文旅重大項目作為文化強省建設的主要抓手,聚攏優勢、挖掘潛力、精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根據調查和統計,近年來甘肅的文化項目以文旅項目為主,僅2022年全省共實施文旅重大項目10個,總投資達29.95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23.2億元。在文旅重大項目的引領帶動下,2022年全省共建設文化產業發展項目464個,總投資246.8億元;市州重點文化續建項目261個,總投資164.9億元;市州重點新建文化項目141個,總投資30.78億元。這些項目既有文化基礎項目,又有資源開發項目,還有產業鏈打造項目。在這些項目的投資與帶動下,全省文化項目建設總體呈現向好態勢。
3.強特色優勢。甘肅有大量的優勢文化資源,開發資源和塑造優勢自然成為打造文化強省的主要任務。十年來,甘肅圍繞強特色優勢主要進行的重點工作有:一是隴原文藝。比如話劇《八步沙》、舞劇《彩虹之路》、音樂劇《達瑪花開》等,成功入選慶祝建黨百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交響合唱組曲《南梁頌》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二是始祖文化。每年在天水市舉辦伏羲公祭大典。三是河隴文化。采取特色展覽、開發創意產品等舉措促進河隴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四是石窟文化。組建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開展省部級以上文物保護研究課題65項,部分課題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五是非遺傳承。持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初見成效;“考古中國”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其中2個項目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截至2022年12月,我省有119家非遺工坊被認定為省級,目前全省省級及以上非遺工坊已達121家。六是紅色文化。2016年以來,年均接待游客1.4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00多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4.強文旅融合。文旅融合是我省打造文化強省的主要舉措之一,而且融合效果特別顯著。比如在2022年,全省旅游達到2.76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和26.6%。截至2022年,全省共評選命名“甘肅文創旅游推薦商品”百余種,文化旅游商品達2000種以上,購物收入占文化旅游總收入比重達25%左右。我省的文旅融合主要靠“企業支撐,強鏈補鏈”。在企業支撐方面,進一步打造大型文化和旅游集團,做大做強做優文化和旅游實體,比如省公航旅集團、省城鄉發展集團、省文旅集團、蘭州黃河生態旅游開發集團等,這些大型企業的規?;涂萍蓟洜I帶動了全省的文化資源高質量開發,“文化”+“旅游”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在此基礎上,我省計劃今后再規劃建設20個文化旅游大景區,如敦煌文化產業園、中華始祖文化產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會寧紅色文化產業園等,整合包裝甘肅文化特色旅游。
5.強市場驅動。近年來,甘肅積極探索利用市場機制促進文化強省的建設工作。一是依托豐富文化資源,打造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比如,省內高校與國外57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二是不斷開發新的中外文化交流渠道。先后組派甘肅文藝院團2000多人次參加“歡樂春節”品牌活動,赴“一帶一路”沿線90多個國家,演出200多場,現場觀眾達80萬人以上。三是借助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旅游辦事處的窗口和橋梁作用,全面開展與巴黎、老撾、吉隆坡、惠靈頓等9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年度部省合作計劃。四是積極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許多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慶陽香包、華源紐約東方創客平臺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等。五是開通國際航線。推動甘肅文化機構到國外展出、承擔演藝項目、展出甘肅特色文化產品。
6.強服務功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堅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生動實踐,讀者出版集團打造“點線端”+全民閱讀的“讀者方案”。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鶎游幕嚨貜V泛開展讀書演講、鄉村春晚、衛生健康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服務,吸收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愛好的廣大群眾參與。“文藝輕騎兵”“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百姓文化廣場惠民演出月”“漂流圖書”“文化進村入戶暖心工程”等讓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十年來,甘肅省制定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服務效能持續提升,103個公共圖書館、103個文化館、53個美術館、128個博物館、1346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免費向公眾開放,率先在全國建成數字農家書屋,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
二、文化強省建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打造文化強省的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基本的體制機制、戰略架構和政策體系等方面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模式和運行機制。但是,根據我們的調研發現,目前的建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建設戰略方面。在調研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個別地區在認識上對文化強省建設工作不夠重視,認為文化工作務虛的較多,不如經濟項目建設實惠實在,政績明顯,對GDP的拉動作用大;二是個別干部對建設文化強省到底從哪些方面入手還不清楚,應該“強什么”,路徑、突破口和著力點在哪里等不是特別清楚;三是個別干部把文化強省等同于文旅產業,等同于旅游業,這種認識對準確把握文化強省建設重點有不利影響;四是個別地區雖也編制了建設規劃,立項了建設項目,成立了領導機構,但是在落實方面還存在不到位的問題。
2.戰略布局方面。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從目前全省14個市州、86個縣區的情況看,文化強省的推進工作和實際效果差別比較大,整體工作進展不平衡的特點比較突出。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例,隴南和蘭州等地已全面展開,但是,個別試點地區也才剛剛掛牌。同一區域內部,重點鎮村活動已廣泛開展,部分偏遠村鎮還停留在掛牌子、建隊伍的階段。再以文化資源開發為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個別地區各自為政的特點明顯,跨區域進行資源整合和進行整體打造的情況不是太理想;二是各地之間在選擇戰略重點上雷同現象嚴重,不注意差異化發展;三是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綜合實力的差別很大,部分地區在開展文化建設上開放性不足,在打造文化開放機制和促進甘肅文化走出去的工作上力度太小。
3.工作實效方面。建設文化強省從目的性上看主要是為了深度開發文化資源、打造文化產業、完善文化市場和推動文化開放。要實現這些目標,一個重要任務是要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利用市場機制來開展工作。但是,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省部分地區的建設工作不注重實效的情況比較多。比如,個別地區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部分實踐活動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與群眾的需求對接不緊密,講的內容不接地氣,送的服務不合實際,掛牌子、打旗子、擺場子、做樣子等形式主義的成份還很多,滿足群眾需求的文明實踐活動還不夠豐富。有些地區還沒有建立起完整高效的文化強省建設的工作機制,對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檢查、評估和開展獎勵獎懲,還沒有成熟的制度和政策規定。
4.產業打造方面。我省很早就在全國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目標。從國內外文化發展的做法和基本經驗來看,文化強省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文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的問題。建設甘肅文化強省必須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新戰略思路,給文化強省注入大量現代化元素。但是,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各地的建設工作對現代化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一是對甘肅文化資源的產業價值研究不足,比較傾向于歷史價值研究;二是文化資源的產業化有多種途徑,但是目前的開發途徑比較單一;三是在打造具有甘肅地方特點的文化產業品牌上辦法不多,新品牌比較少;四是大多數文化產業鏈不夠強,市場競爭力和走出去的能力明顯不足。
5.保障條件方面。文化強省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和戰略工程,必須要有充足的保障條件。但是,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省文化強省建設之所以進展較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就是保障條件比較差:一是投入不足。比如在2022年,全省文化事業投入20.23億元,僅占全省GDP的0.16%。二是由于甘肅的資本市場建設速度比較慢、水平比較低,嚴重影響文化建設方面的招商引資,文化資本市場不成熟。三是在部分地區,還存在文化建設項目過小、相互之間模仿和資源難以進行大格局整合的現象,市州之間、縣區之間和鄉鎮之間的規劃銜接不夠,建設目標不集中,集聚效應不明顯。四是在個別地區存在文化項目建設落地比較難、服務不到位、配套不積極、優惠政策難以兌現等問題。
三、推進我省文化強省建設的對策建議
進一步推進我省文化強省的建設工作,一方面,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相關政策和要求,從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好文化強省工作;另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建設模式,精準施治、科學決策,采取與我省省情相適應的政策措施。
1.理順建設的基本思路。在新時代建設文化強省必須在基本思路上明確以下幾點:一是堅持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運用到文化強省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按照國家關于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部署甘肅的建設工作事項。二是堅持“大文化”理念,即一方面要不斷加大對國民基礎教育方面的投入和持續提高國民的知識和文化素養,另一方面要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建設,通過有組織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三是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既要抓好城鄉基本公共文化事業建設,又要抓好文化產業的培育和文化產業鏈的打造工作,促進兩方面的有機結合。
2.明確建設的主要目標。關于文化強省建設的目標問題,在《關于推進文化甘肅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已經提得非常清楚,就是力爭到2028年建成10個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2個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3至5個國家級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86個縣(市、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全部達標,建成“城市書房”300個;全省創作大型劇目50部以上、小型作品100部以上,挖掘傳承經典保留劇目(含折子戲)50出以上,重點扶持高水平精品劇目10部以上。這些都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除以上目標之外,還要擬定若干方面的定性目標,比如,按時按期保質保量建成國家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將甘肅建設成國家西部特色文化產業集中區、敦煌文化研究開發中心、黃河黃土文化研究中心等。
3.進一步優化戰略布局。甘肅的特色優勢文化資源布局比較分散,各地經濟基礎和交通信息條件又有很大差異,所以,在戰略布局上一定要突出戰略思維和世界眼光,要用大開放的思路規劃建設布局,提升工作質量。一是要從全國大局出發考慮文化強省的區域戰略重點定位問題,突出甘肅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資源優勢、文化產業、文化產品和開發方式。二是要做好文化產業鏈與文化區劃的協調工作,從全國的視角定位產業選擇,跨區域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工作。對于跨省際的文化產業鏈,要積極主動地與相關?。▍^)進行合作打造。三是圍繞甘肅地方特色優勢文化資源,在全省范圍內布局特色優勢文化產業鏈,推動各產業鏈形成“鏈長”強勢推進、上下游高效銜接的良好布局。
4.著力打造甘肅文化品牌。對當前和今后我省打造文化強省的戰略重點提出若干具體建議,主要有:
一是利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實施的機遇,加強對甘肅始祖歷史文化文物的開發和保護工作。甘肅歷史文化積淀非常豐厚,各類歷史文化遺址遍布隴原大地。但目前入選探源工程的發掘項目較少,與甘肅文物大省的地位不符。要加強與國家探源工程的對接,確定挖掘遺址點,開展有組織的專題論證,篩選重點遺址,發掘其歷史文化價值。主要包括:對葫蘆河流域的大地灣遺址、洮河流域的馬家窯文化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存進行高層次考古挖掘。在新的研究思路指導下,利用新的技術、新的考古方法進行發掘,必將會有更多的重大發現。
二是加大考古人才的開發與培養力度,建設考古人才大省。目前,甘肅部分地方的考古人才比較短缺,與考古事業的快速發展不適應。建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編辦《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機構編制保障的通知》和省委編辦《關于加強市縣文物管理機構編制的通知》要求,統籌規劃,逐步推進。重點保障文物大市、大縣考古研究機構編制,充實基層考古單位力量。改變全省文博隊伍力量較為薄弱、專業能力不足、“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在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設立考古學本科專業,填補我省考古學本科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空白。
三是選擇適宜的城市和地段,規劃建設“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博物館”。興建“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博物館”(以下簡稱中華民族“三交史”博物館)是時代之需。甘肅歷史上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舞臺,甘肅的歷史就是古代眾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縮影,實物資料、圖像資料十分豐富。雖然目前甘肅2個自治州、7個民族自治縣均有博物館,還有武威西夏博物館、武威涼州會談博物館、永登魯土司衙門博物館、和政縣肋巴佛革命紀念館、卓尼縣楊土司革命紀念館、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博物館等,均收藏有大量“三交史”方面的資料和實物,但是,這些博物館都是區域歷史或者專題性博物館,急需在蘭州黃河風情線選址興建一個綜合性的“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博物館”,不但有助于推進甘肅文化事業繁榮發展,還將使“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名片更加靚麗。
四是打響“黃河都市文化”品牌,用“文化蘭州”助推強省會行動。蘭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黃河文化資源也最為豐富和具有典型意義。建議搶抓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大好機遇,以蘭州黃河都市文化為中心主題,建設黃河上游文化帶。大力發揮《讀者》、牛肉面、黃河巖畫、絲綢之路黃河渡口、文溯閣《四庫全書》等資源優勢,建設強大的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發揮蘭州引領者、“領頭羊”作用。沿黃河干流,打造甘肅黃河文化遺產廊道,保護歷代沿黃文化遺跡。在黃河支流流域,實施“美麗河灣村莊”工程,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五是充分論證,規劃建設蘭州黃河文化展覽館。建設蘭州黃河文化展覽館(或中國黃河非遺保護傳承中心、中國黃河非遺博覽館等都可以考慮)的主要目的,是為將蘭州黃河樓景區打造成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展示展覽、創新研發和教育宣傳基地,為蘭州黃河文化提供優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核心是黃河樓景區,但是,目前其周邊文化形象設計、布局和建設比較單一,急需在其周圍進行配套文化設施的補充規劃與建設。應盡快啟動專家論證程序,編制可行性報告,立項布局建設,搶占先機。
六是繼續強化敦煌學的人才工作和學科研究工作,著力建設敦煌學高地。甘肅是“敦煌學”的故里,擁有全國最大的敦煌學研究群體。為此,一要動員全省科研力量積極參與建設,重點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設石窟壁畫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蘭州大學建設一流的敦煌文獻研究基地,支持西北師范大學建設一流的“‘敦煌學’課程建設研究中心”(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課程獲批為2006年國家首批精品課程,《敦煌學概論》獲批為2020年國家首批一流本科課程)。二要吸納國內外研究力量,合力建設敦煌學研究高地。通過敦煌學研究高地的建設,引導世界各國學者講好敦煌故事,分享甘肅文化獨特魅力,傳播中國好聲音。
七是著力推動“簡牘學”的創新與發展,著力建設國內一流學科。簡牘屬于廣義的敦煌學范疇。2021年底,甘肅省啟動省屬高校國家一流學科突破工程,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成為全省重點支持的五個學科之一。到目前為止,甘肅已經出土簡牘7萬余枚,是全國漢簡第一大省。在省政府、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集中全省簡牘學研究力量開展集團式研究,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需進一步強化,建設成國內一流學科。為此,建議省文物局與西北師范大學共建西北師范大學簡牘研究院。支持創辦《簡牘研究》,力爭獲批為正式期刊,為簡牘學研究提供學術陣地。建議省上出臺政策,支持組建省內統一管理的簡牘學研究高水平團隊,將標志性成果統一署名“簡牘研究院”,以擴大其學術影響力。
八是提高文化發展整體水平,講好甘肅故事。要以改革促發展,實現國有文藝院團創演質量、管理水平、服務效能大幅提升,不斷激發國有文藝院團可持續發展的生機活力。研究出臺全省藝術創作立項辦法,實行重點劇目策劃論證和可行性論證,提高投入產出效益。建立和完善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適應的戲劇創作、生產、演出機制。完善機制,推進改革,努力提高全省戲劇藝術的整體水平,不斷增強甘肅戲劇的創新力、影響力和競爭力。要選擇典型劇目,重點支持,大力推廣。建立振興戲劇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典型劇目,探索投資基金和院企合作、聯營等商業模式,使戲劇逐步走上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安排經典獲獎劇目省內外巡演,把新創優秀劇目的演出納入公益性演出計劃。積極籌辦三年一屆的甘肅戲劇節,爭取全國性的戲劇大賽和活動在我省舉辦。要挖掘民間傳說,講好甘肅故事。組織研究人員與融媒體專業人員跨專業、跨部門共同組成課題組,整理新時代民間傳說,豐富甘肅文化內涵。挖掘鄉賢資料,推出一系列有吸引力、傳播力的文化產品,解讀甘肅鄉紳鄉賢等名人事跡,講述好、傳播好甘肅歷史文化名人故事,推動甘肅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九是加快整合始祖文化資源,全力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組織專家團隊,對全省黃河流域始祖文化資源開展系統的整體性挖掘保護、研發創新,探索資源轉化路徑與形式,依托優勢文化資源,構建以始祖文化為核心,區域非遺為主體,文化氛圍濃厚、文化傳承優良、文化設施先進的文化生態保護區;打造始祖文化“研學游”黃金線路,展現始祖文化在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特質和精神內涵,不斷促進文化和旅游創新融合發展,吸引更多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祭祖,從而起到弘揚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社會效益;進一步優化全省旅游資源配置,推動始祖文化與旅游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和上中下游產業鏈有機結合,加快促進我省文旅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